「家」是個常常出現在歌詞裡面的字
幾乎所有的歌手都會唱情愛或有關於家的歌,尤其隨著年輕歌手長大,唱得不再是小情小愛或痛徹心扉的愛情背叛,而是唱有關於「家」的想像和願望。這才是人類的

我喜歡的Vanessa Carlton唱過Who's to say,講愛情不被家人認可,這時候的家庭戰爭就像是選擇誰是家人,誰不是。
後來唱"Home",講跟著愛人在一起,到哪裡都像回到家

Bryan Adams唱過Room Service,一個漂泊四處演唱的歌手總是以旅館為家,他覺得最接近家的一刻反而是門房敲門大喊「客房服務」的時候。
LeAnn Rimes唱過You take me home,講被未來的老公帶回他老家的那種對未來新生活的期待和喜悅。

更適合的例子是英國歌手Dido。她的幾張專輯都圍繞著家和漂泊。一路聽來,慢慢有一種開悟和伴著她完成一趟旅程的感覺。每張專輯的體悟都越來越接近答案。比如"Don't Leave Home",或是後來的"Look no further",表示出的情意是已經找到歸宿

以前我一直不懂家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因為我的家庭吵吵鬧鬧非常嚴重。從來都不會期待回家,其實我只想有個地方可以休息就好。

現在我才慢慢體會到人可以選擇自己未來的家是什麼樣子
我說的不是實體的房屋,但所有的房屋廣告都會把豪華氣派的硬體和理想的家庭生活連結在一起。我懷疑是否真有人會買單。

我說的比較接近家庭生活的全貌,一個人是怎麼和其他「新的」家人相處,或是選擇自己一個人過活:這大概是長大最大的好處,可以盡力去追求自己想過的生活,去住在想住的地方或環境,做以前夢想的工作,只要一息尚存,這樣的生活就像是在天堂。

最近要搬家,正在轉移陣地,把自己的生活重心和裝備移出原生家庭。
要不是曾經離開過家好幾年,也不會發現家庭裡的問題依舊,還是只能靠著我來解決。要不是離開學校回到家庭,也不會發現其實家已經太擠了,不管是空間或心理上的距離,早已容不下我的存在。

這跟離家求學或逃跑到外地的感覺不同,而是有意識的自覺,決定要住在哪裡、過什麼生活,當什麼樣的人做什麼工作養活自己和家人。我想這才是教育的目標之一:為了過想過的生活而預做準備和訓練。

該是騰出空間讓其他人進駐了。





留言

Trans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