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toring journal 11/07 night

今天有不少突破和值得肯定的地方。
先以Sam為例,我這一個多月以來,一直要他做那本經典句型 60句
他雖然才寫到20多頁,但好歹也有做了至少好幾組基本句型。
我於是要他往回翻,再做一部分題目試試看。效果算是出奇的好!
你可以看到他錯誤的部分其實很少,都是很minor  (很小)的複數問題。children寫成child,動詞該加上s沒有加上之類的。或是主詞是直翻,造成「事情」成為不可能搭配該動詞的主詞,而不是人當合理的主詞。這點也是要讓他親自造句犯過幾次錯以後,就會學起來。

這不是他從記憶力中直接提取而成的答案,這是經過思考和咀嚼句型結構而成的!
因為他的句型學習是一個一個透過手機上的google翻譯,把不會的中文字意思斷詞以後翻成英文,再來根據英文句法是SVO  (主詞+動詞+受詞)的規則組合起來,雖然這樣學習很慢,但我想這可能是唯一適合他的學習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替換掉他不會的詞,但只要知道SVO和造句結構規則,他就能依樣畫葫蘆。這是很典型的分析性思考的學生的特質:把各個元素依序弄清楚以後再進行組合。
另外,Amy也發現一些很基本的錯誤。比如過去的老師為了方便,就直接告訴她,do和did後面的就是名詞
但這明顯不正確,嚴重破壞學童對句法完整性的認知
舉例來說,
I did do my homework
第一個did其實是強調的adv副詞,難道說這樣後面的do就會因此變成名詞嗎?
或是 I do not like orange juice
Amy就回動詞是do,而不是like。
這時候的do明明是助動詞,怎麼會是動詞呢?
把這個疑問清理掉以後,她按照我的簡單指示去圈出我提供的文章的主詞和動詞,就沒有錯誤了。這對於文法、閱讀速度和選擇詞性搭配的功力會大增。
我給她的指示如下,先找主詞,主詞後面跟著的如果不是助動詞have, do或副詞,那個就是動詞。
這樣的敘述就真實正確許多了。
我們上課的地方也改換到麥當勞,一方面廁所乾淨不會故障,一方面空氣流通多了,也不會被干擾。

話說回來,我實在很難得有時間去紀錄下所有的事情。即使我想這樣作,但每天要在車上花兩小時在大台北地區奔波,搞得我論文都沒時間看懂了...教授和家人很難理解這種事情,研究所當然得要維生,但時間精神都花在維生上,哪來時間去作研究?看來現在的時間安排還不是最佳化的\

至於這個碼表,其實是我去計時Sam的寫造句時間。每一題都是他的回答時間,透過這個方式你可以用量化的方式看到他花了多少時間去自己思考和組合完成每一個複雜的句子。 題目在上面的照片裡面有,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去測量出一樣結構的句子,下一次他完成的時間會不會更短。我的推測是肯定會的,因為結構這種東西,一旦學會了就是一通百通。這個方式要花上一兩個月才看得出成效,不過我還是希望他可以在家就自己寫練習,這樣進步速度會更快。
看來他已經邁出成功的第一步了。



留言

Translate